https://mp.weixin.qq.com/s/zWah1LBLl2qrMvz2e40uJg
编者按
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学校融媒体中心策划“我们这十年”专题,以青春视角讲述立信青年故事,从身边人、身边事感受时代发展——每一滴平凡的水珠,组成了助力时代大潮奔腾向前的浪花;每一个青年奋斗者,汇成了推动立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青春力量。致敬十年,期待未来!
有人说:“一切需要时间沉淀的美好,都值得我们耐着性子去体会、去成长,只有这样才能让未来的心路更宽、更远。”
又是一个晚秋,不知不觉,我来到美丽而神秘的迪庆高原已经两年了。经过两年多不懈的努力,这里的乡村医疗条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昔日的“赤脚医生”们也有了引以为傲的技术与身份。两年的时光,已经记不清下了多少次乡、走了多少“亲戚”,雪域高原上,我用双脚丈量出了人生新的宽度。
我叫赵重,毕业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国际金融专业。在记忆中,我总是背着行囊,一直在路上体会着不同阶段的成长与收获。
01
步入军营 踏出人生第一步
身着迷彩,踏上北上的列车。2013年的那个夏秋,为了履行服兵役的公民基本义务,为了圆一个绿军装的梦,也为了让自己经过一番“淬火加钢”,进入大学校园之前,我选择先进入军营,来到了北京,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守卫在祖国的心脏。
在那里,严肃活泼的氛围,规范严明的纪律,让我学会了自律、锻炼了体魄,更学会了思考。每当夜深人静驻守在哨位上时,我就会思索,思索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两年的时间如白驹过隙,退出现役的那一天我没有哭,反而觉得很踏实,因为在过往的730多个日夜中,无数次的演训、执勤,我没有留下任何的遗憾,各方面的能力素质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02
重返校园 珍惜学习时光
重返立信后,我比周围的同学们多了几分的成熟,少了几分的迷茫,对于目标的追求愈加清晰。回首求学的日子,可能在别人看来是稀松平常的,但对于我来说,就像海绵掉入了水中一般,穷尽每一个“毛孔”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养分。每次上课,我都早早来到教室,坐在前排,深夜的图书馆是我每天的打卡地。连续五个学期,我获得了一等奖学金。
志愿服务、实习实践更是课外大学堂最好的选修课。我曾是学校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者“小叶子”,我不仅见证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更拓展了视野、丰富了阅历,这段志愿经历弥足珍贵。
星光不负赶路人,在立信的数千个昼夜更替,让我武装了大脑,也拥有了掌控人生的力量。毕业之际,面对新的人生抉择,我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成为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乡村医生项目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驻点队员,就这样,10年间的第三次征程开启了。
路在心里 让爱生根传递信念
2020年,我初到德钦,这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草场,绵延不绝的高山,令人望而生畏的悬崖,以及远处清晰而神秘的雪峰。这里的一切也是陌生的,陌生的面孔,陌生的环境,以及高海拔带来的身体症状。在这里,每一样事物都需要我重新去认识和理解。
德钦县位于青藏高原南麓、滇川藏三省交界处,有6个乡2个镇,46个社区,43个卫生室,70名乡村医生,平均海拔3400米,5万多人口,金沙江和澜沧江像两条玉带一样纵贯县域。为了做好帮扶工作,我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当地的情况,刚来德钦的两个月,我的时间都花在了下乡走访调研上面。德钦的路不好走,每次出发前,即便我在手机地图上查找好村卫生室的位置,向卫健局的同事咨询确定好路线,也不是每次都能顺利找到目的地。
记得有一次,我要去澜沧江畔、梅里雪山脚下的云岭乡西当村,明明已经来到村里,可是兜兜转转就是找不到村卫生室。我看到村口有一些爷爷奶奶在聊天,就向他们问路,可是老人们听不太懂汉语。我突然想起来德钦前看过一部电影《甘南情歌》(讲的是一名来自杭州的大学生到甘南从医的故事),里面提到藏语的“医生”应该读作“门巴”。于是我试着问其中的一个奶奶:“请问门巴在哪里,门巴在哪里?”重复了几遍,那位奶奶听懂了,用手给我指了路。临别时我们相视一笑,这个场景至今回想起来,我的心头都会一暖。
为了问路,我自然而然地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藏语,后来,我也会用这些藏语和村医们进行沟通。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随着走访次数的增多,我也渐渐地和村医们熟识了起来,并且建立了较强的信任关系。大概半年之后,绝大多数的村医都和我关系良好,他们遇到困惑、困难时,都会想到我找到我,我也会尽己所能地帮他们寻求解决办法。
德钦县的不少村医都是中专毕业,接受了简单的培训,就担负起乡村医疗卫生的重任。跟他们接触后我的最大感触是,大部分村医的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村民们对良好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比起经验丰富的老村医,年轻村医因为工作时间短,这个状况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在实地走访和调研了一段时间后,我结合了解到的情况,开始筹划第一年的乡村医生帮扶计划。作为驻点队员,既然要去守护、赋能和激励乡村医生,那么放在我面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开展乡村医生培训,提升他们的医疗水平。
在我的多方筹措之下,2020年10月,也是我到德钦的第三个月,德钦县乡村医生赋能培训班开班,全县近三分之二的村医分8批前往德钦县人民医院的内科、外科和急诊科,跟随各科室的主治医生学习。培训前几天,参加培训的村医都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可是渐渐他们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和他们沟通后才发现,因为每天到各科室的病人不太多,所以村医能学习到的东西也不多。培训结束后,我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在举办第二年的培训时,我决定把培训地点设在日常门诊量很大的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同时,还在迪庆藏族自治州藏医院安排了藏医药培训。
报名通知发出去后,不少村医都主动申请参加培训,年轻的村医卓玛拉姆就是其中之一。她本身是学护理出身,一直希望提升自己的实操技能。这次她在迪庆州医院急诊外科跟随带教老师,接触到许多病人和案例,学到很多实用的技能。“这次培训真的学到了东西,我连缝合都会了!”卓玛拉姆给我的正面反馈最让我印象深刻。她告诉我,缝合这门技术看似常见,实则非常考验人,而且一般学护理的人接触不到这类技术,掌握这门技术后,下次村里出现突发情况,她也能快速处理伤口。
德钦县地处偏远,村民的健康意识较为薄弱。有些女性即使检查出乳腺方面的疾病,也会由于外出看病不便,又要忙于农事,一直拖延治疗,久而久之就会恶化成乳腺癌。基于这个情况,将优质医疗送上门,是一个解决的办法。2021年6月,依托乡村医生项目,我们邀请了来自上海、天津、沈阳、成都的四位乳腺外科专家来到德钦县开展义诊,大专家来到了小山村,乡亲们不用长途奔波也能及时、准确地检查、诊断、治疗,反响相当不错。
两年的驻点生活已经结束,我仿佛又站在新的起点……人的一生有很多个十年,每一个十年都是新的!面向未来,我选择继续书写我的村医故事。“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唯有将奋斗的足迹一步一步印刻在前进的道路中,才会成就最好的未来。
人生总是面临不断的选择
有人选择安逸,有人选择奋斗
北京入伍、上海求学、西部工作
十年间的三次选择
赵重用行动交出了自己的答案:
祖国需要就是前行的方向
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