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 | English
| 在线投稿 |
当前位置:  PG电子 > 观点 > 正文
徐光寿:文化自信是更基础 更广泛 更深厚的自信
日期:2016-08-21     【信息来源】组织人事报     作者:徐光寿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历来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建设。人们总要经过文化自觉才能达到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在于伟大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经过30年的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文化自觉”,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又首次提出“文化自信”的概念。

  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升华。如果说文化自觉是一种意识、责任,那么文化自信就是一种信念、信心,它本质上是指一个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增强文化自信,不仅需要树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等文化价值的正确认识和高度自信。而且,文化自信是在尊重并相信自身文化实力的基础上,包容和借鉴外来文化的先进部分。尤其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要在对自身文化高度自信的基础上,勇敢接受外来文化的冲击与洗礼,并大胆吸收和引进外来文化的先进部分,着眼于发展和创新,着眼于未来,创造出更优秀的文化成果,繁荣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自信深化了对“三个自信”和“三大规律”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个自信”。十八大报告指出,“三个自信”是十八大精神的核心与灵魂,是贯彻落实十八大各项任务的重中之重和根本保证。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党和人民协同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取得了重大成效。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自信”的概念,比提出“三个自信”要早,但囿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等因素,人们对其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并未立即达到应有的高度。随着“三个自信”的深刻阐述和全面推进,文化自信的价值和作用愈来愈被人们所理解和认同。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同志“七一讲话”中“四个自信”的提出,就是最好的说明。

  其实,文化自信就是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心。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文化价值,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充分肯定,以及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种基于理性认识上的精神成熟的表现。

  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必须坚持文化自信。如果说,“三个自信”是基础性、广泛和深厚的自信,那么,“四个自信”则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再次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也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还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如果说道路自信的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实质,理论自信的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与特点,制度自信的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与规律,那么,文化自信的关键就在于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渊源与核心,它关系民族精神状态和社会精神风貌,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我们要坚定“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和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和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精神动力。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是党和人民95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点击率:    编辑:新闻中心 王蕾
相关信息
【浦东时报】上海文化与基础教育结合的浦东研究 “上海文化与基础教育结合的浦东行动研究”受市委、市府领导批示
信息管理学院召开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讨会 我校为上海文化与基础教育结合的浦东行动研究项目建言
我校第二届立信论坛受到媒体广泛关注 我校90周年校庆活动受到媒体广泛关注
我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举措受媒体广泛关注
上川路校区:浦东新区上川路995号 文翔路校区:松江区文翔路2800号 中山西路校区:徐汇区中山西路2230号
沪ICP备09005481号-4 CopyRight ©2015-2016 版权所有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