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第四届中国资产证券化高峰论坛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办。论坛由中国金融信息中心、通达金融主办,上海市律师协会、融孚律师事务所协办,我校法学院金融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作为学术支持单位,参与了论坛组织工作。本次峰会以“规范创新,健康发展”为主题,探索丰富资产类型,深化创新交易结构,邀请到了近400位政府机构、监管机构、投资方、发行方、及资产证券化专业服务机构和权威的中介机构的代表出席。
我校二级教授、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大器进行总结致辞。他表示,资产证券化论坛自2013年举办至今已经是第四届,每一次论坛的举办不仅是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一次盛会,更是一次具有深刻意义的记录。因为它记载着国内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经过一天的分享,嘉宾既讨论了资产证券化当前的创新和合规的发展,又从投资人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市场上的现状;既探讨了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特点,又从国内市场角度分析了构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既对宏观市场现状进行了研究,也进行了详尽的市场分类和细化。吴大器认为,要重视和发挥资产证券化在推进国企改革当中的作用,资产证券化应当迈向国企改革的广阔空间。
我校金融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浦东金融法治学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学森主持了第三场圆桌论坛,与六位专家一起讨论了“消费金融&大消费产业资产证券化”问题。张学森认为,“消费金融”和“资产证券化”是我国目前金融创新的两大热点领域。传统消费金融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金融服务方式,而在互联网时代,消费金融迅猛发展及其资金来源制约,使得资产证券化这一融资方式成为其获得融资的主要方式,引起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产品近两年来异军突起,其中也蕴含着各类风险,不可忽视。张学森认为,防范风险主要在于三个层面:一是政府层面,要完善相关立法监管的制度和措施,尽快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体系,提供系统、有效的法治保障;二是业界层面,要构建业界自治组织,制定标准化的自律规范,形成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的良好的从业标准和职业操守;三是市场主体层面,严格遵守法律规范和职业道德,严格自律,规范操作,防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