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我校现代支付与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举办金融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高层研讨会暨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研讨会由现代支付与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与上海支付清算协会共同承办,我校党委书记李世平、校长唐海燕参会。来自政产学研界的专家、学者就金融科技发展趋势、监管理念、监管方式、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合作培养金融科技人才模式进行了深度探讨,研讨会由唐海燕主持。
会上,建设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段超良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带来传统银行发展的新理念,传统银行欢迎在现代支付等领域合作、发展、共赢;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巡视员兼金融服务一部主任季家友表示提升金融科技发展研究的深度,聚焦解决问题的应用性,建议研究合作的广泛化、多样化,更好地进行社会服务;唐海燕认为科技与金融的融合与快速发展是双刃剑,关注多,争议多,人才缺乏,聚焦深入研究与人才培养都刻不容缓;上海银行行长胡友联建议厘清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特别聚焦在基础、应用中存在问题的研究;原上海金融学院校长王洪卫则从教学、学生和教材等方面剖析了金融科技发展对人才需求,畅谈高校人才培养的路径依赖;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总经理叶国标认为新科技带来新业态,人才是智商、情商和财商的综合体;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孙维表示传统银行转型期面临很多课题,科技支撑银行业的立足、发展与变革,人才培养与培训需有前瞻性;上海华瑞银行副行长周金黄提出在金融科技发展中“平台概念”的重要性,人才培养需多专业配置、跨学科,多方联合培养;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研究院副院长李振华深度阐述了金融科技的发展与趋势,展望未来的合作共赢空间,并对顶尖人才和一般人才的培养提出建议;上海富友金融服务集团董事长陈建认为金融科技发展迅猛,做好“预备姿势”时刻迎接挑战很重要,建议通过联合课题研究、联合人才培养、联合教材编写、联合实验室等合作。上海健康医学院党委书记郑沈芳、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陈其昌、浦发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李连全、上海汇付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穆海洁、银联商务有限公司总裁李晓峰、上海支付清算协会秘书长陈锡明等也围绕金融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分享了观点。
现代支付与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是由我校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服务一部)发起,上海银行和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同建,多家金融机构参与的政、产、学、研开放合作的研究平台,本次理事会旨在更好地推进中心在建设现代支付与互联网金融研究专区、人才培养高地、学术交流中心和社会服务平台,更好地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和上海市支付与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