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 | English
| 在线投稿 |
当前位置:  PG电子 > 要闻 > 科教 > 正文
全国高端会计人才(学术类)交流会在我校召开
投稿日期: 2024-12-02     发布日期:2024-12-02     【信息来源】学术期刊中心     作者:张璐

  11月30日,由中国会计学会主办、我校承办的全国高端会计人才(学术类)交流会在中山西路校区召开,校党委书记解超出席并致辞,中国会计学会副秘书长刘国强主持会议。

  

  解超在致辞中指出,面对当前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迭代创新,如何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关键在人才。财政部自2005年启动的会计领军人才培养规划开创了一条中国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路。在中国会计学会近20年的不懈努力下,高端会计人才已成为支撑中国会计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立信与学会渊源深厚、联系紧密。学会在会计文化传承、潘序伦会计思想研究、“三位一体”立信模式创新、会计博物馆建设等方面给予立信专业指导与支持,同时还通过学术会议、课题研究、成果交流等方式,为立信提供学科发展资源和学术共享平台。未来,立信将继续全力支持学会的各项工作,在学科发展、科研创新等多领域加深合作,为中国自主会计知识体系建构、高端会计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刘国强代表中国会计学会对立信长期以来给予学会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希望与立信持续加强合作,共同助力中国会计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与实务创新。

  

  学术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夏立军教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辛宇教授共同主持,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武汉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七位高端会计人才围绕“决策行为”“宏观监管”“数据资源”“环境考核”“企业文化”等热点议题,分享了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崔学刚教授认为,财会数智化实现了决策过程自动化,可视化技术推动了会计信息可视化,会计、审计机器人与智能投顾等智能媒介使得人机协同决策系统成为重要实践领域,这些变化要求我们加强对信息加工与决策机制的研究,以创新会计理论应对实践变化带来的挑战。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宋衍蘅教授从网络平台互动的角度,探讨了通过网络平台实质互动质量推断公司法定信披质量和管理层诚信度的作用机制。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方军雄教授聚焦银行业务,指出宏观审慎监管的加强对银行决策进而实体企业的影响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潘红波教授强调,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监管政策下,优化高管薪酬契约以实现“波特假说”倡导的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平衡发展,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曾雪云教授分享了数据资源入表的企业实践和国际动态,提出基于未来现金流进行数字资产分类的理论框架。她认为《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虽具有指导意义,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造成理解差异、判断困惑、管理操纵等问题,她呼吁贴合企业实际来研究数字化基础设施、算法模型、数据资源等新形态资产的会计核算问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张新教授研究了尊重文化对企业中个体成长的影响,发现企业文化更注重尊重元素,有助于员工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企业留住优秀人才。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梁上坤教授回顾了“学术七期”项目的开展情况,提出注重本土会计学术和实务能力培养、构建多维度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高端会计人才团队持续交流与合作等建议。与会学者围绕七个报告主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探讨,同时还对高端会计人才培养、会计学科地位强化与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供图 科研处

点击率:    编辑:新闻中心
相关信息
上川路校区:浦东新区上川路995号 文翔路校区:松江区文翔路2800号 中山西路校区:徐汇区中山西路2230号
沪ICP备09005481号-4 CopyRight ©2015-2016 版权所有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