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 | English
| 在线投稿 |
当前位置:  PG电子 > 人物 > 正文
陈彬:上海高校离岗创业第一人
日期:2017-01-12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解放日报     作者:郝洪 徐瑞哲

作为上海科创“22新政出台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61月,我校保险学院教师陈彬与学校签订了3年的离岗协议,正式以技术入股方式参与保险类企业创业,成为上海高校教师离岗创业第一人。2017年1月,陈彬获“2016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提名奖

“2016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活动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教育电视台和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共同主办,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网、新闻晨报、澎湃新闻等为媒体支持单位。


科创“22新政后上海高校教师离岗创业第一人

陈彬:试水互助保险


    ■ 《解放日报》2016年4月7日  记者:徐瑞哲 

  这些天,花园路上,陈彬正忙着搬家。在某创意园区的顶层,终于有一间属于她自己的阳光房办公室。
  陈彬翻着手机,一个公众号上写着:3月起,上海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工资照发。她笑了笑:这里面写的,好像就是把我跟学校签的合同搬了上去。
  陈彬是上海高校教师离岗创业第一人。根据上海科创“22新政,她与上海金融学院签下为期3年的离岗创业协议,以技术入股方式,加入创业企业,试水国内尚未开出先河的互助保险全新业态。


  10岁孩子的妈爱折腾

  陈彬是一个10岁孩子的母亲。即使不算这次创业,她也承认自己挺爱折腾。
  陈彬本科时学的就是保险,专业对口进入中国人民保险国际部。在保险界,这个部门的首批员工,堪称黄埔一期。然而,她辞职并考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工程管理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她回国重操旧业。干了几年,又去复旦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
  既然当了博士,陈彬尝试从实务界向学术界转换角色,进上海金融学院,在保险学院担任副教授。她为本科生开设保险学、理财、保险设计、再保险等课程,可她身上就是有一种不安定的命,教了4年书,她又觉得闷了,便有了现今的选择。
  陈彬说,即使没有这份《关于完善本市科研人员双向流动的实施意见》,自己也会通过兼职方式,在国内探索全新的保险模式。当看到文件第一条,立刻有了走出去的想法。

  全院不支持 校长拍板定

  对于陈彬的选择,保险学院基本不予支持,他们不愿意放弃一名有着行业从业背景的海归博士老师。
  新出台的《实施意见》,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可以保留不少基本待遇。关于陈彬创业的报告,从人事处移到了校长手里。令陈彬惊喜的是,校长王洪卫拍板,并祝愿她早日取得成功。陈彬说,其实在新加坡国大求学时,就发现有不少老师经校方同意开设公司,还吸引学生实习或就业。
  按照她与校方所签协议,她仍然享有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每月2000多元。其实,陈彬也并非完全离开她的学生。每周仍回校带教三四节课,为40多名大二学生开财险课。不过,协议十分大度,在创业前3年期间的任何时候,学校都接受她回校。超过3年的话,也没有细写,大概可以一直创业下去吧。陈彬颇有自信。

  技术入股做互助保险

  让陈彬坚定走出这一步,不止是校长,还有她的创业伙伴——一位转行从事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经理人、大家保首席执行官方玉书。
  两人经人介绍结识,却一拍即合。他们都想试水这种国内从未开展过、国外却相当主流的保险业务:互助保险。方玉书等合伙人已在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新注册相关公司,陈彬则以技术入股方式加盟。
  在陈彬看来,互助保险是保险最原始的起因,也是最初的组织形态。说得通俗些,就是许多人都往保险金池子里投入一份资金,这个资金池不断累积着,一旦投保者中有人出事出险,池内资金就可以给他帮助。这样的会员制互助险,既非当前公众熟知的纯商业保险,也非由政府主导的社会基本保险,可以说其投保门槛低,很廉价,却量大面广,走的是第三条道路
  互助保险在国外已有百年历史,在美国和日本保险市场,互助保险的份额分别达到30%36%,一些保险业发达国家的份额至少在10%。而在国内,互助保险在《保险法》《公司法》等法律中都无相关规定,连工商注册都非易事。现在除了他们,国内已有200多家筹备开展互助保险业务的企业正在排队,等待保监机构发出金融牌照。
  这段日子,陈彬与方玉书正在搬家,引进人员。尽管牌照报批还是一个未知数,他们仍不断讨论并设计更为可行的保险方案,比如有关医疗事故的医患责任险,比如有关交通事故的专车司机责任险……

  至于盈利模式,他们并不希望通过保险赚钱,而是积累用户资源,建立免费的保险平台,在平台上吸纳保险界的广告商。这是保险业里的社群和众筹概念。十分好玩,充满挑战。对自己这些关于新经济的想法,陈彬踌躇满志。



聚力科创中心撬动科技优势

上海:创新人才有平台(让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人民日报》(201621401版)记者郝洪



    岁末年初,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年终盘点惊喜连连——15项新药研发成果成功转让,合同总额8亿元,超过前5年成果转化总额;51.1类化药新药获得临床批件,成为年度化药领域最具创新能力的药物研发机构。

  与此同时,上海金融学院年轻教师陈彬对新年满怀憧憬。今年11日,陈彬与学校签订了3年的离岗协议,正式以技术入股方式参与保险类企业创业,成为上海高校离岗创业的第一人。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科研人员以及陈彬的生活变化,均源于上海的科技创新“22。去年5月,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出台“22及若干配套政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集聚创新人才举措,以创新人才优势,撬动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

  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构筑起上海创新人才库。随着降低永久居留证申办条件,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在上海创新创业等政策出台,以及居住证积分、居住证转办常住户口、户籍人才引进的政策体系完善,上海人才引进速度加快。去年,非上海生源应届大学生落户1.73万人,留学人员落户7459人,办理外国专家证8714人。

  更开放的人才评价体系,以及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激发了人才的积极性。在上海,创新主体对创新人才有最终评价权,政府简政放权,鼓励科研人员双向流动,强化股权激励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成果收益按照523比例分配,五成奖励给成果发明人;两成给予成果完成团队,作为后续新药研发经费;剩下三成反哺药物所,用于维护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这些政策打通了创新链和产业链,为科技成果松了绑。

  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需要政府进退有度。退,是腾出空间,培育优化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让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科技创新。进,是面向市场失灵领域,主动作为,加强统筹和顶层设计。去年底,上海科技创新板正式开盘,实现了科技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与资本市场有效对接,缓解融资难。还建立引导基金,促进天使投资发展。

    加快科创中心建设,对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去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3.7%,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9件。国内外研发机构加快集聚,目前落户上海外资研发中心已达396家。




点击率:    编辑:新闻中心
相关信息
校领导参加上海市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推进会及教学研讨会 我校2门课程入选上海高校优质混合式在线课程示范案例
金融学院教师参加“中国高校金融教育金课联盟”峰会 【中国经济网】“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商事仲裁发展论坛在上海举...
【浦东观察】境外仲裁机构明年起可在临港新片区设立业务机构 助... 学校与附属学校联组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
【中国新闻网】第二届“立信论坛”会计学专业论坛暨上海高校国际... 第二届“立信论坛”会计学专业论坛暨上海高校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举...
2019年上海市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在我校举行 我校学生获第五届上海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二等奖
上川路校区:浦东新区上川路995号 文翔路校区:松江区文翔路2800号 中山西路校区:徐汇区中山西路2230号
沪ICP备09005481号-4 CopyRight ©2015-2016 版权所有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