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xue/20210317/396369.html
上B站,学党史,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今年2月起,复旦大学陆续更新17节微党课视频,收获学生如潮好评。义乌分水塘村柴屋里,青年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蘸墨水吃粽子,连道“可甜了”;歌乐山麓渣滓洞的牢房内,胡其芬烈士向外传出“最后的报告”;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实验室里,周同庆独立研制X光管,实现对国外技术封锁的突围……这些微党课故事均由复旦本科生参与制作,生动展现复旦校友的革命故事和奋斗历程。
在华东师范大学,今年春季学期的“开学第一课”上,校党委书记梅兵从今年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们的回信讲起。在新四军老战士里,110岁的施平、100岁的胡友庭都曾担任过华东师大的党委书记。结合详实的史料,梅兵重点讲述了新四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铸就的“铁军精神”。
充分挖掘上海红色资源,为青年学子度身定制党史学习的最鲜活教材——这样的“大课堂”既是上海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生动体现,也是上海将党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真实缩影。
时值建党百年,沪上大中小学正积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课程内容、进教学过程、进队伍建设,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广大青少年深读党史,学思践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优化课程思政“菜谱”,党史教育“活”起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思政教材,熠熠生辉的党史中蕴含着伟大的革命精神,是滋养莘莘学子成长的精神养料。
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载体开展,让党史教育“活起来”——在上海交大,立足“校本”“校友”“学术”三大教材,学校的课程思政“菜谱”持续上新。通过深挖航空救国、海洋强国、实业报国等校友的故事,该校推出的以“家国情怀”为引领的课程体系,成为备受学生追捧的“金课”。
“如今的大学生生活在物质相对丰裕的时代,相较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那段历史有一定‘距离’。因此,大学更要上好历史课、党史课。”在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看来,课程思政的目标在于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实现课程思政与学生的“亲密”接触,可以结合专业教育,从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格局来讲好历史。“要把最能彰显“四个自信”的社会发展故事、专业奋斗故事讲好,充分激发学生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
深入挖掘上海红色资源,沪上多所高校在把准、优化课程内容上下功夫,打造了一批党史学习教育课程。华东政法大学“侦查学原理”课程,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侦查体制发展变迁,弘扬红色法律传统文化;上海外国语大学专业教师开设多语种《中外时文选读》等课程,带领学生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记者从市教委获悉,沪上正研制党史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指南。首批立项研制57个专业门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通过系统挖掘、梳理个学科的价值教育引导元素,将党史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
创新教学方式,党史体验“强”起来
在将党史教育引进课堂的同时,沪上的教育工作者们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方式,让党史体验“强”起来。
戴上VR设备,观看VR+8K全景式影片《遵义会议》,身临其境感受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最近,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学生们体验了一次沉浸式的党史学习。而在上海大学,最新推出的“红色传承”系列课程《光影中国》,借电影这一大众传播媒介,用光影讲述中国故事,一开讲便收获学生热烈反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电影人努力用镜头记录党领导下的各条战线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我们也希望传承这份家国情怀,融党史于课程,筑牢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根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师刘海波是《光影中国》课程的主讲人之一。
在为学生们讲授“中国时刻”这节课时,他遴选了鸦片战争、中共建党、重庆谈判、开国大典等9个历史时刻,结合9部电影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们对历史如何选择共产党,共产党如何把握住历史命运有了直观认识。
不少一线教师都有体会:面向广大青年学子的党史教育,尤其讲究温度与智慧,只有说到孩子们的心坎里,才能激发他们的内在力量。故此,党史教育绝不能囿于三尺讲台这方小小天地。
在黄浦区,走进红色场馆不仅是学生社会实践护照的重要板块和必修科目。而今,不少走进场馆的学子还从参观者变为了解说员,从“要我听”变为“我来讲”,党史学习的“代入式体验”进一步增强。结合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推出的“话说一大:听00后讲建党故事”研学项目,黄浦区教育局局长姚晓红介绍,向明中学、卢湾一中心小学等多所学校还组建了志愿讲解服务队,在普通话版的基础上还创造性地衍生出了沪语版、英语版。青少年在任务驱动下学习内化,再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情感,将红色文化传播给PG电子游戏试玩平台技巧人。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党史是每一个学段的必修内容,如何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进行党史教育,这是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教师陈明青近期研究的核心课题。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019年3月18日,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教师陈明青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总书记动情地讲‘我上初中时,政治课老师讲起焦裕禄的事迹数度哽咽’,这个片段至今还在我心中回味。”在陈明青看来,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讲信仰者自己要有信仰。
眼下,她和她的团队正围绕“忆初心、悟精神、勇担当”主题,开展集体备课和研讨活动。“我们不仅按照中小学学科德育和高校课程思政要求来备课,还请来了历史和语文老师,各学科合力讲述初心与使命,让各门课在价值引导上和思政课同向同行。”
育人自育师始,培养教师是根本的根本。“学校坚持将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介绍,该校以党史教育为抓手,引导广大教师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并通过设置教师工作部、落实教工党支部“双带头人”制度、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荣誉体系建设等改革举措,以期达成一个目标——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有道德的人讲道德,让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崔涵冰说,复旦马院有一样“法宝”——“三集三提”集体备课制度,它为年轻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在传帮带的良好氛围中,一批青年思政课教师迅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