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 | English
| 在线投稿 |
当前位置:  PG电子 > 观点 > 正文
唐海燕:未来五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实现关键性突破
日期:2016-09-28     【信息来源】科技金融研究院     作者:

注:本文系唐海燕校长20GFCI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发布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圆桌会议上的致辞。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前来参加今天这场具有独特意义的会议。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很高兴与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一道主办此次活动。

  由英国Z/Yen公司编制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排名,今天是首次在上海发布。我们当然很期待上海能取得良好的排名,但比排名更重要的是社会各界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的关注和参与。

  大家都知道,从1993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为国家战略以来,迄今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90年代初的浦东,还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如今已然成为上海乃至中国最具活力的区域,成为中国金融机构最密集的地方,更是中国金融市场的中心。回顾过去20多年的发展,我想有几点重要的结论:第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依托于中国经济的成长,这是金融中心不断成长的源动力;第二,金融市场化改革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体制保障。金融本身就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90年代以来,中国金融体系在市场化方面不断深化改革,各类金融要素市场基本健全,效率不断提升,这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的基础;第三,对外开放是上海能否成为全球性金融中心的关键。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难度,远远超过国内金融中心,因为金融开放是高难度的,甚至处理不好会带来风险和不确定性。理论界有一个“不可能三角”: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可同时兼得。因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还必须在三者之间进行艰难的平衡与抉择。

  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提出上海到2020年成为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未来五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实现关键性突破。从当前情况出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第一,在保持金融稳定的前提下,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实际上,上海自贸区、沪港通都是这方面的具体步骤;第二,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的监管体制,特别是IPO注册制改革和提升监管透明度与可预期程度;第三,加快金融创新,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第四,完善法治环境。从长期来看,这一点是最难也最重要的工作。

  尽管任务艰巨,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定会取得更大进展。这一判断是基于以下几点:第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分别确定了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依法治国的改革方向,这非常有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第二,以自贸区为开端的新一轮全球化,将进一步提升上海的开放程度;第三,中国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都对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提出了更高需求;第四,以互联网、数字化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革命,为金融业变革与创新注入了新动力;第五,新一轮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将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更为成熟的监管基础设施。

  最后,预祝今天的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也期待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直挂云帆济沧海。谢谢!


2016年9月26日

    

点击率:    编辑:新闻中心 王蕾
相关信息
校领导参加上海市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推进会及教学研讨会 我校2门课程入选上海高校优质混合式在线课程示范案例
【中国经济网】“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商事仲裁发展论坛在上海举... 【浦东观察】境外仲裁机构明年起可在临港新片区设立业务机构 助...
学校与附属学校联组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 【中国新闻网】第二届“立信论坛”会计学专业论坛暨上海高校国际...
第二届“立信论坛”会计学专业论坛暨上海高校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举... 2019年上海市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在我校举行
我校学生获第五届上海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二等奖 我校在第八届上海高校辅导员团队拓展活动中获佳绩
上川路校区:浦东新区上川路995号 文翔路校区:松江区文翔路2800号 中山西路校区:徐汇区中山西路2230号
沪ICP备09005481号-4 CopyRight ©2015-2016 版权所有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