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体现时代任务和特征的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与奋斗底色,具有“承前”与“启后”的辩证逻辑关系。
先来看抗疫精神。
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伟大的抗疫精神是在我们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艰苦拼搏谱写出来的,是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豪迈凝聚而成的。由此,我们的精神更加生机勃勃、更加昂扬向上。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尽的,引领人昂扬向上,激励人勇毅前行。伟大的抗疫精神在惊心动魄的大战、艰苦卓绝的大考中孕育形成,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运筹中强劲发力,也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发扬光大。
再来看脱贫攻坚精神。
我们党成立伊始,就把“实行社会革命”写入党的第一个纲领并为之奋斗。改革开放以来,从“达到小康水平”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党始终以忠诚为民的担当,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精准扶贫”工作理念,注重抓好“六个精准”,着重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关键问题。通过扶贫与扶智、“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对症下药,靶向治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是革命精神的时代继承,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体现。
擦亮精神底色,激扬精神力量。在困难和风险面前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这样的民族必将拥抱光明前景。
(作者单位: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